| 注册

掌上立案宝

平台微信端
(北京政法)社会法律工作系 \ (北京)法律文秘\ 刑法原理与实务 --总则与分则(20200213) 

刑法原理与实务 --总则与分则(20200213)

所属专业 (北京)法律文秘 |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    学习人数172
任务101个      作业59个      笔记1169条      浏览次数23601
课程时长 54

小时

匿名浏览 查看课程

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刑法的基本理论和重点罪名的犯罪构成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习者应该初步具备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论

   
共0条评论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2.案例分析题】
   (〜 ̄▽ ̄)〜   请于4月12日20:00之前以“学习笔记”方式提交,一题一个笔记,本周请提交两个学习笔记。
 ★★ 案例1:甲,男,2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2016年12 月刑满释放。乙,男,18岁。2017年4月底,甲与乙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17年5月上旬,甲、乙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17年6月,甲和乙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问:对甲、乙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 案例2:甲某(男)婚后嗜酒成性,不管家里,致夫妻感情不和。一日,甲某喝酒后回家,寻妻出气,在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刀将妻砍伤,并欲进一步行凶,恰逢邻居赶到,将甲某手中菜刀抢下,并对其教育,甲某酒醒怒气渐消, 略有悔悟,及时送妻到医院抢救,得免妻死。试分析,甲某的行为性质以及属于何种停止形态及应负的刑事责任。
发布于:2020-04-05 21:57:27 刘 薇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学习任务】
(〜 ̄▽ ̄)〜 
 ★★ 犯罪的一般过程:犯意形成→犯罪预备→着手实行→完成犯罪 
 ★★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犯罪进行过程中停止下来的不同形态,不同的停止形态,反映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客观危害性的不同,处罚原则也各不相同,因此,弄清具体的犯罪停止形态有利于更清楚地界定犯罪,进而更好地定罪量刑,实现罪刑均衡。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针对直接故意犯罪而言。对于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而言,只要出现了任何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都不可能再出现其他犯罪停止形态。就同一起犯罪而言,不可能并存两个犯罪形态,犯罪形态之间是排斥关系,而非并存关系。例如,出现了犯罪既遂形态,就不可能再回到犯罪中止:出现了犯罪未遂,也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既遂。
       犯罪停止形态的要件是:1. 主观上:犯意消除。行为人“自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了(如自己停止下来,或者被他人制止后停止下来), 结果也出现了或者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事态不会继续向前发展;2. 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停止了。 
 ★★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要弄清楚: 
  1.犯罪既遂的类型有哪些? 
  2.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
  3.何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它们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4.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异同。 
  5.共同犯罪中构成犯罪中止的条件。
  6.请查阅其他资料——如何认定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性质。 
 ★★ 二、本章的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资源库的相关素材;
  2.按时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较难的题目后面都附有相关答案解析,请认真阅读。
  3.请于4月12日20:00之前提交以“学习笔记”形式呈现的案例分析题练习答案。
   谢谢,祝大家生活愉快! (。・ω・。)ノ♡(。・ω・。)ノ♡
发布于:2020-04-05 21:46:51 刘 薇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案例分析题。请于4月5日20:00之前以“学习笔记”方式提交,一题一个笔记,本周请提交两个学习笔记。】
       案例分析题1:某日,甲到酒楼与朋友一起饮酒。其间,甲与邻座的乙因为琐事发生了争执,并且互相有推 拉行为。在场人将甲、乙二人劝开。不久,乙抄起两个空啤酒瓶,将酒瓶砸碎后即寻找甲。当甲从酒楼走出时,乙嘴里说:“扎死你。”并手持碎酒瓶向甲扎去。甲躲闪不及,被扎伤面部。后甲双手抱住乙的腰部将乙摔倒在地,致乙被自持的碎酒瓶刺伤,造成失血性休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问:甲的行为能否成立正当防卫?为什么?
       案例分析题2:侯某系某地长途客车司机。一日侯某驾驶客车由 A城驶往B县,车上有50多名乘客,当行至一狭窄变道处,发现前面一老农赶着头耕牛迎面走来,赶忙刹车,突然发现刹车失灵,当时道路狭窄且一旁是山壁,一旁是5米多的深堑,侯某只好大呼老农躲开,但最后还是刮伤了老农,系轻伤,并撞死了耕牛。 问:1.侯某的行为的性质。2.侯某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发布于:2020-03-29 22:30:40 刘 薇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学习任务】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又称违法阻却事由,同时也称正当化行为。对于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推定具有违法性,但如果这种行为按照社会伦理是正当的,那就不应以违法行为论处,而应视为正当行为。因此在违法性层次上,主要是从消极方面看是否具有阻却违法的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可以分为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前者即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违法阻却事由,后者包括具有社会相当性的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自救行为等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一、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要弄清楚: 
1.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哪些? 
2.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3.何谓防卫挑拨、偶然防卫?它们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4.我国刑法特殊防卫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5.如何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其刑事责任如何承担? 
6.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本质及意义? 
7.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8.避险过当的特征是什么? 
9.请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三、本章的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资源库的相关素材; 
 2.按时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较难的题目后面都附有相关答案解析,请认真阅读。 
 3.请于4月5日20:00之前提交以“学习笔记”形式呈现的案例分析题练习答案。 
 谢谢,祝大家生活愉快! (。・ω・。)ノ♡(。・ω・。)ノ♡
发布于:2020-03-29 22:23:22 刘 薇
犯罪主观方面【3.选做案例分析题。请于3月29日20:00之前以“发布讨论”方式提交。】
案例分析:
      2003年8月7日凌晨,海淀区香山派出所的民警巡逻至香山门头村幼儿园门前时,发现有四名男子抬着一个可疑的编织袋。盘查后,警方获悉,该四名男子编织袋中为其偷来的47斤葡萄。该葡萄是北京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园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科研新品种。该四位男子的“馋嘴”之举令其中的20余株试验链中断,损失无法计量。后北京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被偷的葡萄进行估价,直接经济损失为 1. 122万元。在香山派出所,面对白色编织袋内紫红晶莹的葡萄,四名男子一脸沮丧:“要知道那么贵重,说啥也不敢吃啊。” 
      问:该四名男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为什么?
发布于:2020-03-22 21:42:22 刘 薇
犯罪主观方面【2.必做案例分析题。请于3月29日20:00之前以“学习笔记”方式提交。】
  ###案例分析题1:某日晚11时40分,某县公安局干部朱某已睡下,忽然听到自家门外有响动,便起身持手枪出门察看,发现对门李家院内大树下有个人影晃动。朱某上前问道:“谁?干什么的?”那人转身就跑。朱某认为是有人偷东西,便追赶,一面追,一面喊“站住”。当追到邻居家房屋后门附近时,朱某看人影像是往右拐,随即在相距一百多米处朝人影开了一枪,王某(男,19岁)当即中弹倒地,在送医院途中死亡。
         问:朱某对王某的死亡是何种心理态度?应否负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题2:某日,甲开车执行任务途中,乙突然从右边路旁树林疾步冲出抢过马路。甲见状向左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制动,仍躲避不及,车右前轮将乙左腿轧断。事故发生后,甲见天色已晚,此地荒僻,又没有人,便将昏迷不醒的乙拖至路旁小树林,自己开车逃去。第二天早晨,乙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法医鉴定:乙左腿膝盖处粉碎性骨折,因抢救不及时,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问:对被告人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发布于:2020-03-22 21:38:00 刘 薇
共0条笔记
课程负责人
刘 薇
教学团队
课程暂无负责团队
学校网址

http://flwm.bcpl.cn/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